【导语】:在重庆选调生考试中,侧重考的是考生的知识面,所以多练一些模拟题有助于考生拓宽知识面。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考生整理了更多选调生模拟试题,供广大考生复习备考。
【重庆选调生练习题】
1、下面《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孙悟空——大闹五庄观 B.关羽——单骑救主
C.诸葛亮——智算华容道 D.武松——醉打蒋门神
2、诗歌演变的历程是:
A.诗经-楚辞-唐诗-建安诗歌
B.诗经-楚辞-建安诗歌-唐诗
C.楚辞-诗经-唐诗-建安诗歌
D.楚辞-诗经-建安诗歌-唐诗
3、以下有关我国古代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唐西域记》记录了当时中亚南亚多个国家地区的地理文化政治情况
B.《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政治文献汇编
C.《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介绍世界地理历史的巨著
D.《齐民要术》是一部介绍民间医学方法的医术
4、城市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发展要坚持发展和保护双赢、坚持当前发展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离开经济搞环境是________,而脱离环境搞发展则是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升山采珠 饮鸩止渴 B.缘木求鱼 竭泽而渔
C.刻舟求剑 杀鸡取卵 D.南辕北辙 从长计议
5、近些年,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经典,正在重新出场。有人对此________,觉得儒家的这种出场违背自由与文明的现代趋势。他们的依据是,从周的封建式家天下到秦汉以来的皇权帝制式家天下,儒家学说与之________。有人认为,讲究民本、限制君权的儒家与绝对尊君的法家皆为皇权专制的一体两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颇有微词 相濡以沫 B.忧心忡忡 如影随形
C.左顾右盼 亦步亦趋 D.惴惴不安 并行不悖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中公解析:《西游记》第25回讲的是: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B项应错误。《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故本题答案选B。
2、【答案】B。中公解析:诗经出现时间最为古老,成书于春秋时期;楚辞次之,在西汉时期成书;建安诗歌出现于汉末三国交替时期,唐诗最晚。
3、【答案】D。中公解析:《大唐西域记》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尚书》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可见D项对《齐民要术》定性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4、【答案】B。中公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的关系,“刻舟求剑”意为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不能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排除C。要实现发展和保护的双赢,脱离任何一方都会产生不良后果,故两空均应填入一个贬义词,“从长计议”为中性词,排除D。第二空,“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竭泽而渔”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对应前文的“坚持当前发展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可知第二空讲的是脱离环境来搞发展,发展将难以为继、难以长远。故“竭泽而渔”更契合句意。本题答案为B。
5、【答案】B。中公解析:先看第二空,“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含贬义。二者填入句中形容家天下与儒家学说的关系均不恰当,排除A、C。分析可知,第一空处并无“不安”之义,“惴惴不安”填入不合适,排除D,且“并行不悖”强调不干扰,填入亦不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B。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历年全国各省考试公告汇总
访问中公北京选调生考试网查看更多选调生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