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河南选调生考试中,侧重考的是考生的知识面,所以多练一些模拟题有助于考生拓宽知识面。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考生整理了更多选调生模拟试题,供广大考生复习备考。
1. 王某与马某有仇,遂寻机报复。一日王某得知马某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马某走去,途中突然腹痛难忍,便返回家中。王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意表示 D.不构成犯罪
2. 下列选项中,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A.乡政府做出的行政处理决定引发的争议
B.镇政府民事调解行为引发的争议
C.县工商局在商场购买办公用品引发的争议
D.市政府做出的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引发的争议
3. ________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曾写出著名词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A.唐婉 B.李清照 C.苏小妹 D.鱼玄机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了无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为10周岁以下
B.《唐六典》第一次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了审判官员的回避制度
C.在人民法院审判期间,被告人甲死亡,同时根据已经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已经能够确认甲无罪。最后法院判决宣告甲无罪
D.在我国,检察院和法院是司法机关,公安机关是行政机关
5. 下列选项中,哪一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A.甲到商场购物时将自己的汽车停在商场门口,买完东西出来时发现乙打碎了车窗玻璃,在偷车内的东西,于是上前将乙抓住,并趁乙不注意将其打晕,送往派出所
B.甲持枪闯进某单位财务室,逼着财务室工作人员乙打开保险柜,在甲让乙往口袋里装钱时,乙的同事进来趁甲不注意将其砸成重伤
C.甲对乙心存怨恨,故意辱骂乙,乙气急要动手打甲,甲拿起准备好的棍子将乙手臂打伤
D.甲在大街上打电话,被乙抢走了手机,甲追赶乙未果。第二天甲在大街上发现了乙,于是偷偷在其背后将其打倒,抢走了乙身上的财物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中公解析:犯罪中止是指能达目的而不欲,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排除A。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状态。题目中,王某的犯罪行为还未着手实施,是在准备阶段,且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腹痛难以忍受),应属于犯罪预备。故答案选B。
2.【答案】A。中公解析:A选项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根据我国《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1条规定,下列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一)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
(二)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三)行政指导行为;
(四)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五)行政机关作出的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为;
(六)行政机关为作出行政行为而实施的准备、论证、研究、层报、咨询等过程性行为;
(七)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协助执行通知书作出的执行行为,但行政机关扩大执行范围或者采取违法方式实施的除外;
(八)上级行政机关基于内部层级监督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听取报告、执法检查、督促履责等行为;
(九)行政机关针对信访事项作出的登记、受理、交办、转送、复查、复核意见等行为;
(十)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所以本题中B选项和D选项的调解和行政指导都是不予受理的案件,C选项虽然是行政机关作出的行为,但是不是为了公共利益,不是行政行为,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适用民事诉讼法。故本题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