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河南选调生考试中,侧重考的是考生的知识面,所以多练一些模拟题有助于考生拓宽知识面。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考生整理了更多选调生模拟试题,供广大考生复习备考。
【河南选调生练习题】
1. 以下成语与人物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洛阳纸贵-左思 B.破釜沉舟-曹操
C.望梅止渴-谢安 D.一字千金-曹植
2. 下列外来农作物和制作方法与引进朝代对应错误的是:
A.占城稻——宋朝 B.玉米——明朝
C.熬糖法——唐朝 D.烟草——元朝
3. 在画家的笔端,梅兰竹菊,被赋予文人风骨;牡丹荷花,被赋予盛世风范……无论色彩丰富还是清淡,都能读出诗意,读出真诚。要它的________,有每一笔最自然的亮丽,要它的________,有攀附向上生命力的线条,要它的________,有花间人的恬淡自在,要它的________,有藤萝架上鸟儿的清唱。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 里 远 近 B.色 形 意 音
C.情 趣 静 动 D.美 力 真 声
4.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比原来起基础性作用的提法能够更加________和鲜明地反映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支配作用,反映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价值规律的________要求。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确切 内在 B.确实 内涵
C.确当 内生 D.确定 内部
5. 传统的超级计算机,强项是处理“计算密集型”的任务,比如预测天气。这只要求按照某个成熟的算法模型,________地算,就行了。但在大数据时代,要从海量、特别是缺乏直接相关性的数据中,________出有价值的内容,超级计算机的系统设计需要创新,以适应新的计算模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板一眼 整理 B.按部就班 挖掘
C.循规蹈矩 提炼 D.周而复始 搜寻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中公解析:洛阳纸贵是一个中文成语,用以比喻一些作品的风行一时,广为流传。出自晋朝人左思写《三都赋》的故事。左思写的《三都赋》发表后大受欢迎,洛阳的人们争相传抄,结果令洛阳纸价上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故B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jué)》,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魏武即曹操。故C错。典出《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后用一字千金比喻文辞精当,结构严谨。或用来形容价值极高的作品。亦可以用以指书法上一字价值千金。故D错。
2.【答案】D。中公解析:占城稻是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中国种植玉米的时间较晚,明末清初(新航路开辟后,大致是1620-1690)从美洲传入欧洲再传入中国。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中国的烟草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烟草由吕宋传入台湾、福建。故本题选D。
3.【答案】B。中公解析:此题可用对应分析法来解答。“亮丽”、“线条”、“花间人的恬淡自在”、“清唱”分别对应的是“色”、“形”、“意”、“音”。故本题答案为B。
4.【答案】A。中公解析:句意是说新提法比原有提法更精准更明确,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确切”能表达此意,且第二空填“内在”与“要求”搭配也恰当。故本题答案为A。
5.【答案】B。中公解析:第一空,由“这只要求按照某个成熟的算法模型”可知,文段强调的是遵循程序,“周而复始”指事物循环往复,明显不合文意,排除D。第二空,“整理”指整顿,使有条理、有秩序。“挖掘”比喻把蕴藏着的力量或积极性等发挥出来。“提炼”比喻文艺创作和语言艺术等弃芜求精的过程。从非直接相关的数据中得出有价值的内容,并非“整理”和“提炼”就能做到,还需要“挖掘”,排除A、C。故本题答案为B。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历年全国各省考试公告汇总
访问中公选调生考试网查看更多选调生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