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云南选调生考试中,侧重考的是考生的知识面,所以多练一些模拟题有助于考生拓宽知识面。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考生整理了更多选调生模拟试题,供广大考生复习备考。
1. 下列外来农作物和制作方法与引进朝代对应错误的是:
A.占城稻——宋朝 B.玉米——明朝
C.熬糖法——唐朝 D.烟草——元朝
2. 下列诗句中的“红”并非表示红色的句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 B.半匹红绡一丈凌
C.风掣红旗冻不翻 D.映日荷花别样红
3. 母语的基本性质决定了母语高等教育的“培根固本”特征,母语教育对于维系________、传承优秀传统、构筑心灵世界具有不可________的作用。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民族风俗 低估 B.民族情感 轻视
C.文化认同 替代 D.文化精神 缺少
4. 城市环境和市民的生活方式是互相________的。非汽车城市的环境,往往给运动留下诸多________,鼓励人们从事体育锻炼。大家都喜欢户外运动,因而更加珍惜环境,愿意把一切都维护成这样。有了环境,则又________更多的人参与户外运动,使更多的人关心环境。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融合 可能 促使 B.塑造 便利 刺激
C.补充 空间 迫使 D.促进 便捷 导致
5. 在评价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时候,如果抽象地论证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或者具体地罗列改革开放的成就,都难以统一思想。因为有人同样可以罗列许多存在的问题,并同改革开放前做简单对比,________甚至否定客观结论。因此,要从大处着眼,用历史的眼光来________,把这“30年”放到“两个100年”的历史大背景中去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疑 衡量 探讨 B.质疑 评判 考察
C.反思 评价 考量 D.猜疑 分析 研究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中公解析:占城稻是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中国种植玉米的时间较晚,明末清初(新航路开辟后,大致是1620-1690)从美洲传入欧洲再传入中国。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中国的烟草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烟草由吕宋传入台湾、福建。故本题选D。
2.【答案】A。中公解析:“千里莺啼绿映红”中是以形容词“红”来做名词“红花”。故本题答案为A。
3.【答案】C。中公解析:“维系”与“民族风俗”、“文化精神”不搭配,排除A、D。“不可替代的作用”比“不可轻视的作用”程度更深,由前文“母语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可知,作者这里用的是非常肯定的语气,故后文用“不可替代”更契合句意。故答案为C。
4.【答案】B。中公解析:先看第三空,导致,常用于不好的结果。迫使,侧重于“强迫”。由题干可知,“更多的人参与户外运动,使更多的人关心环境”并非不好的结果,也并非一种强迫行为,故排除C、D。再看第二空,“非汽车城市的环境”为居民运动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而非“可能”,排除A。本题选B。
5.【答案】B。中公解析:由“甚至”可知,第一空应填入表示不认可但程度比“否定”一词轻的词语,而“反思”并不具有不认可的意思,排除C项。“猜疑”指猜测怀疑。对于改革开放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不需要猜疑,排除D项。用“两个100年”历史背景去验证“30年”的事实,“考察”的客观性更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历年全国各省考试公告汇总
访问中公选调生考试网查看更多选调生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