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
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金文"。亦有钟鼎文和石鼓文之称。相传是周宣王时期太史所创写。至今故宫博物院内存有十个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文。因为封建割据,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文字也不尽相同。一直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统中国。才把文字统一起来。
秦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其功绩显著的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斯。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秦朝时期的"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很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圆为方。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
汉朝时期
隶书十分盛行,"秦隶"并没有完全摆脱"小篆"的结构特点,基本上是方形,而"汉隶"就完全发挥了毛笔的特点,出现了"蚕头雁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西汉时期流行的这种隶书。称之为--"汉隶"。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楷书"正在萌芽阶段。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同时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固定了下来。当时被称之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