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选调生申论备考:归纳概括有精髓,提炼有技巧

中公选调生考试网 2019-03-04

位置:首页 > 备考资料 > 申论 > 申论技巧 >

【导语】: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帮助广大考生高效备战选调生考试,整理了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申论备考资料,助您高效备战选调生申论考试。

 选调生考试QQ群 159647508微信公众号:xdsoffcn

 2019各省选调生公告汇总

归纳概括是申论中最基础、最简单、最重要的题目,除了作为第一题外,更重要的是其基础性地位,影响着所有题型。下面,中公教育将从两个方面向大家介绍归纳概括题。

一、基本考情——分值稳定,难度不大

归纳概括题型分值整体稳定,多数是10分、15分,一般是1-2道题目;就国考而言,材料是指定的,部分地方考试出现过概括全篇的现象;同时,大部分题目,需要考生书写的字数在150字-200字之间,两问的情况除外。具体考情分析如下:

作答对象灵活多变——子题型的灵活多变是这几年的特点。往年归纳概括考察较多“问题”“原因”。在2014年之后,开始考察归纳概括对策或影响。比如说,2017年的市地级有一道题:要求简述城市水系所具有的功能。“功能”其实就是作用,就是效果,考生只有理解才能作答准确。所以,考生一定要多分析不同题干的特征,发散思维多去理解。

题目问法不断翻新——归纳概括是一种比较死板的题目,但是近两年变化较大,尤其是在问法上,总会出现一些新问。2012年副省的题目直接要求考生回答问题;而2012年市地的题目却要求考生回答“脆弱性”;2014年副省的题目更是要求考生回答“缺失”,实则也是问题,但是要写成缺失或缺少的形式。

稍加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2014年副省第一大题和2017年副省第一大题出现了“分条归纳”的要求,2014年市地第一大题出现了“分类合理”的要求。此时,中公教育提醒考生一定要注意以往考试没有出现过的要求,这将会是一个判分点。

二、应对技巧——材料为王,提炼为纲

审题以明确答题思路。考生在审题的时候,应该明确作答对象,并且要理解作答对象的含义。比如:2016年的副省级第一题,要求我们概括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及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就不能概括材料中习近平的讲话,因为“建议”指的是下对上,与习总书记的身份不符合。所以,明确了作答对象的意思,才能清晰的把握要点。

相关推荐

全国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