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选调生行测备考:如何啃下逻辑中真假话问题

2018-08-21

位置:首页 > 备考资料 > 行测 > 行测技巧 >

【导语】:在选调生行测考试中,梳理行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尤为重要。为此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选调生考试行测辅导行测备考等辅导资料,助您高效备战选调生行测考试。

  选调生考试QQ群658970981 | 微信公众号:xdsoffcn | 选调生公开课预约

  2018各省选调生公告汇总 | 重要时间节点选调生报考百科指南

近几年,真假话问题在选调生考试中上镜率极高,所谓“真假话问题”题目,题干特征是:已知若干人,每人各说一句话,其中由真话,也有假话。通常会问:题目中究竟谁在说真话(假话),或者事情的真相是什么?中公教育授课人告诉你。

【例题】寺庙里丢失了一袋香火钱,方丈找到甲、乙、丙三个小和尚来询问。甲说:我没偷。乙说:甲偷的。丙说:我没偷。已知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偷了钱,且只有一个人说的对。

问题:到底是谁偷了钱?

A.乙 B.丙 C.都没偷 D.甲

【答案】B。中公解析:先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用逻辑的语言表示出来:

甲:非甲

乙:甲

丙:非丙

我们会发现:甲说“不是甲”,是在撇清自己,强调偷钱袋这件事和甲没有任何关系,乙说“是甲”,是在指认甲偷钱袋。显然,甲乙两个人的话为矛盾关系。根据矛盾的特性: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必然一真一假的特性。已知题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即另外两个人的话为假。也就是说,真话必定存在于甲乙两人之中,所以,丙说的话就是假的。“非丙”为假,那么,“丙”为真,即丙就是偷东西的人,答案为B。

这道题相对简单,运用了矛盾这个知识点,那么什么是“矛盾”呢?“矛盾”是对于一种事物描述只分A、B两种情况,A、B不交叉,A、B在一起是全集。例如:“生”和“死”这两个概念,生物的状态只分为“生”和“死”,同时“生”和“死”间没有任何的交集,因此,这两个概念为矛盾关系。

相关推荐

全国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