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选调生考试每日模拟试题(常识判断)(11.27)

中公教育选调生考试网 2017-11-27

位置:首页 > 考试题库 > 模拟试题 >

1.答案: B

解析:《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有关会议上通过的一份国际协议,2005年生效。根据这份协议,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批准了这份协议。>对于俄罗斯目前没有减排义务的可能性就是该国尚未加>《京都议定书》,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A

解析:竹子开花后会成片枯死,大面积竹林开花,会造成很大损失。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居民和保护区动植物的接触被严格限制,导致竹林老鞭纵横,较终开花而死。所以自然保护区不应是自然保护的孤岛,不能把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环境隔绝。绝对保护、禁止一切人为活动,并非较佳手段。人类活动本身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将自然保护区和周边人类活动有机结合,才是较真实的自然,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BD

解析: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必然性与本质和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B选项恰好反映了这种趋势,因为种瓜必然长出瓜,种豆必然长出豆,不可能长出别的,这是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该项为正确选项。D项中,真理是在同谬误斗争中发展的,但较后必然战胜谬误,这是由真理和谬误的本质所决定的。因为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它经不起比较、辩论和实践的检验;而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能够经得起比较、辩论和实践的检验。真理战胜谬误的过程也就是发展自己的过程。A项不一定具有必然性,即不受监督的权力不一定必然走向腐败;C项属于偶然性。故正确答案为B、D项。

4.答案: C

解析: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 民事违法行为的存在 。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作为的违法行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法律;一种是不作为的违法行为——法律要求行为人在某种情况下,有做出某种行为的义务,必须履行,负有这种义务的人没有履行。(2 )损害事实的存在。只有在民事违法行为引起了损害后果的情况下,行为人才负民事责任。包括财产方面的损害和非财产方面的损害。(3)违法行为与违法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 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错。本题中,造成甲死亡的原因是医院病房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火灾致使甲死亡,所以甲的死亡跟医院存在因果关系,所以医院应对甲的死亡承担法律责任,本题答案选择C。

5.答案: B

解析:所谓非关税壁垒,又称非关税贸易壁垒,指发达国家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商品进口的措施。非关税壁垒大致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前者是由海关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加以限制,其主要措施有: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后者是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海关手续或通过外汇管制,间接地限制商品的进口,其主要措施有:实行外汇管制,对进口货征收国内税,制定购买国货和限制外国货的条例,复杂的海关手续,繁琐的卫生安全质量标准以及包装装潢标准等

更多练习:选调生考试每日一练汇总(11.27)
 

没练过瘾!访问 2018年选调生考试、模拟试题 查看更多练习

点击访问 2018年选调生面试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

全国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