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选调生考试每日模拟试题(阅读理解)(2017.12.12)

中公教育选调生考试网 2017-12-12

位置:首页 > 考试题库 > 模拟试题 >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本文段是因果结构,“因此”之后是文段所强调的核心内容,即“乞丐问题”这一城市难题的解决需要城市管理者探寻有效管理和规范管理之道。A项属论据部分,排除;C项“应兼顾社会和法律双重维度”无法从文中得出,文段只说从社会和法律角度来看,必须解决乞丐问题,排除;D项“诚信体系”非文段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2.答案: B

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首先提出农业具有独特的实践性这一观点,接着指出具体这一实践性体现在哪,这是这段材料的重点。文段提出湖北的巫文化“竟意外地促成了农业生产经验的发展”,再举例说明巫文化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的,故B项表述符合材料主旨,选B。

A项无中生有,材料并没有提到巫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故不选;C项没有抓住材料的重点,文段并不是讨论是什么推动历史进步;D项表述也非材料主旨,也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D

解析: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作者首先将今人的创作与古人相对比,说明今人的创作态度不如古人严肃,接着指出这样不严肃的创作难以出精品,较后得出结论,“创作”的重点在于一个“创”字,也就是强调潜心创作的重要性,故正确答案为D。

A、B、C三项都只是文段的一部分,不是作者的主要观点,故不选。

4.答案: B

解析:由提问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通读文段可知,尾句“这个读者有多好,它就能够复活得多好”是对整个文段的概括,经典的重生是由读者完成的。B较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D

解析:据提问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题干首先指出青藏高原具有原始的生态环境,接下来又说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原始、极其脆弱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显著特征。“极其脆弱”意味着抗破坏能力很弱,由此可知D项表述符合文意。

A项偷换概念,题干说的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而不是“植物”脆弱,因此A项排除;B项错误,“高寒、干旱”和“极其脆弱”之间是并列关系,均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显著特征,而非因果关系;C项“较”古老、“较”原始之说在题干中缺乏依据,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更多练习:选调生考试每日一练汇总(12.12)


没练过瘾?访问2018年选调生考试、模拟试题查看更多练习。

点击访问2018年选调生面试备考,攻克面试难关!

相关推荐:考试公告|报考条件|考试政策|考试时间|报名方法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选调生考试网

相关推荐

全国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