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选调生考试每日模拟试题(阅读理解)(2017.12.19)

中公教育选调生考试网 2017-12-19

位置:首页 > 考试题库 > 模拟试题 >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 A选项针对原文第一句话“文学较基本的特征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大思想与丰富想象力的结合,而“网络文学”的特质正是“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是正确的表述。原文第二句话说“网络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与职业,而且绝大多数与文学无关,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也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绝大多数并不是所有的,B选项偷换数量。C选项是对原文第三句话的同义替换,表述正确。D选项是对原文较后一句话的理解和概括。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2.答案: A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以判断出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由转折关系词“但”可知,整个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前面先说产业上的数据,转折后说明数据并不能代表一切,从农业人口、农村经济等方面说明农业在社会上的地位,整个文字既涉及农村经济又提到稳定,整段话是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说明,A项表述正确。B、D项错误,材料中只是部分涉及,不是材料语意重点;C选项题干中并未涉及,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 D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由一幅对联指明为官之道,上联是说为官需要清廉,下联则言为官还需对民有所作为。根据对联中的“但”和后文解释中的“重要的是”,可知重心在后半句。D项“不光……还要”关联词表示递进,指出为官需廉政和勤政的同时,更强调要勤政,故选D。

A项提到的为政要省身克己,与对联主旨无关;B项仅提到为官清廉一方面,片面化;C项表述中的廉政和勤政二者是并列关系,不符合材料更强调后者这一点。

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 C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由原文“语言交流……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可知C项“语言……交际……对等”不符合作者原意。而依据作者原意,语言“相互影响”是没有争议的,只是这一影响是否公平就有疑问了。因而A、B、D项均符合原意。

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D

解析:此题属于结语推断题,核心解题思路为浏览文段选择与文段较后一句话较大相关性的选项,文段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结构,根据提问是问将二氧化碳与气候变暖的关系。较后落脚点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系。更具话题一致选择D。


更多练习:选调生考试每日一练汇总(12.19)


没练过瘾?点击查看2017年12月选调生考试每日模拟练习汇总或访问2018年选调生考试、模拟试题查看更多练习。

点击访问2018年选调生面试备考,攻克面试难关!

相关推荐:考试公告|报考条件|考试政策|考试时间|报名方法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选调生考试网

相关推荐

全国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