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选调生考试每日模拟试题(阅读理解)(2017.12.20)

中公教育选调生考试网 2017-12-20

位置:首页 > 考试题库 > 模拟试题 >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 意图判断题。文段用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引出“没有执法之帚的清扫,公共文明也不会自行建立”的观点,然后用新加坡的实例来印证这个观点。A项,文段强调的是 “执法之帚”的作用,没有提及自觉维护;C项,“高压手段”并不等同于“重罚”,并且只有重罚才能实现文明的说法过于绝对;D项是对原文的复述,不是意图判断题的答案。文段所列举的新加坡的公共不文明行为“随地吐痰”和“在墙上涂鸦”都是微小的错误,由此可引申为B项所述,即在执法中要对微小过失“零容忍”。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D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排遣孤独不合适,文中说的是善用孤独。B项的因果关系在文段中不存在,原文只是说西方经典的意义在于使人们善用孤独。C项说法绝对,文中也没有提到公民素质这一问题。D项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D。

3.答案: C

解析:根据“无论‘莫扎特效应’有无这样的神奇效果,音乐在陶冶情操、抚慰心灵上的作用在逐渐显现,”可知作者并没有对“莫扎特效应”正确与否进行评论,因此答案为C

作者未对“莫扎特效应”表明观点,A、B两项表述错误。D选项“音乐在大脑开发方面起关键作用”文段未论述,排除

4.答案: D

解析: 本段文字论述的核心是“泛智教育”问题,“泛智教育”的核心是一切人学习一切。受教育的人是没有区别的,即一切人;所要学习的东西是全面的,即一切事物;看选项,只有D项表述较为准确。A 、B两项都是侧重于“泛智教育”的某一个方面,片面;C项是对“泛智教育”教育形式的具体说明,不是材料论述的主体,属偷换概念。故答案选D。

5.答案: D

解析:“这”较贴近的词是前面的“作用”,然后再对“作用”进行扩充,可以看出应该选D。


更多练习:选调生考试每日一练汇总(12.20)


没练过瘾?点击查看2017年12月选调生考试每日模拟练习汇总或访问2018年选调生考试、模拟试题查看更多练习。

点击访问2018年选调生面试备考,攻克面试难关!

相关推荐:考试公告|报考条件|考试政策|考试时间|报名方法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选调生考试网

相关推荐

全国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