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年国选调生行测可能性推理题目当中,有一个经常会考到而且技巧性很强的题型——解释型题目,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中公教育一起来做解释型题目的“金牌调解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解释型题目的常见问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解释上述现象?”
“以下最(不)可能成为造成上述现象原因的是?”
“下列选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矛盾的是?”
根据问法我们可以知道,在做解释型题目时需要我们针对题干中出现的某一种现象或者是矛盾进行解释,从而让题干论证变得合理,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总结一下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例】对A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的调查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数近两年来不断上升,而某健身中心的顾客数略有下降。
1.怎样找到题干中需要解释的现象?
题干读完,发现有不合理现象(矛盾)出现,概括现象(矛盾)可以借助转折词,转折词前后一般会存在有不合理之处。比如:但是、然而、却、实际上、事实上……
比如例题中矛盾现象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上升了,但某健身中心的顾客数却下降了。
2.怎么解释题干中看似矛盾的现象,使其存在变得合理?
在解释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收敛思维原则:必须接受而不能怀疑题干所设定的基本事实。
②涉及双方原则:选项不能只和某一事实有关,而和另一事实无关,或者说正确的选项不能通过无视题干的某些事实来解释另一些事实。
③常识思维原则:所谓常识一般是人所共知的内容,找的理由不能太特殊,太奇怪。
例题中矛盾现象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①为节省开支,许多居民改为到公园参加锻炼。
②近两年A市新开办了许多健身中心。
以上两个表述既考虑到锻炼人数变多也说清楚了为什么某健身中心人数变少,因为居民有了更多的选择。
所以,要做好解释型题目的金牌调解员,我们要熟记解题思路:
1.根据问法判断出其是解释型题目;
2.借助于转折词概括现象(矛盾);
3.遵循原则解释现象(矛盾)。
通过今天的练习讲解,相信大家对解释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希望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再遇到解释型题目,我们都能成为矛盾现象的金牌调解员!